top of page

為什麼你經常想控制情緒?你能決定情緒在何時展現嗎?理性的你有回應內在聲音嗎?

「我控制唔到個腦唔諗。」
「我唔想發脾氣,但控制唔到,真係太嬲。」

為什麼我們總以「要控制」去思考各種生理及心理狀態?


頭痛可控制嗎?肚痛可控制嗎?敏感可控制嗎?它們都是訊號,訊號的出現是為了提示,提示你身體失衡至如斯狀態,快快處理及調節,而非控制這些不適不要出現。


情緒也是一種訊號,是對事情及行為的反應,無法被控制或長期壓抑,只能感受。


當我們以為不適可控制、情緒可控制,痛苦就會加劇,因為漸漸你發覺控制不了,反而產生更多感受,或失望,或洩氣。


我們經常被教導要控制情緒


小時候,我們聽得最多的是傷心或激動得哭泣時,來自父母的命令:


「收聲,控制好你情緒先。」


儘管人大了,耳濡目染下,痛徹心扉也只懂「收聲」,盡力控制情緒。釋放是什麼?從來無聽過有人對自己說過這詞。如何算釋放?怎麼做才真正釋放?


一片空白。


我們經常被教導只能展現某些情緒


社會化下只能選擇性展露情緒

社會化下除了要懂得控制,還只能選擇性展露情緒。


快樂,可以。令人感覺良好、易相處,而快樂感覺及笑容能連結他人。

太快樂,不可以,感覺輕浮不認真,不盡可靠。


憤怒,可以,若你位居要職,有時會與霸氣掛勾。

憤怒,不可以,若你影響力不大,只會落得脾氣差、難相處之名。


悲傷,不可以,除非遇白事,否則收好你的悲傷,社會並沒同意此情緒存在。


我們不聞不問不反抗地默默跟隨這套規則,跟隨得愈久,對情緒的誤會愈深,以為它們真的可選擇時間及地點浮現,比頭痛肚痛更該受控。

然後當有意感受情緒,讓它們真正展現時,迎來的卻是靜默,你才發覺,它們無法隨你想它們出來時,一一明確地展露。


只選擇邏輯及理性,愈來愈搞不清自己「想要」什麼


你的「需要」是經腦袋仔細分析而有的結果嗎?你是個倚重邏輯及理性的人嗎?你有聆聽過內在聲音、回應感受嗎?


你知道選擇A會更快樂,但B看似較穩定、收入更高⋯⋯


你認為X條件非常好,收入理想,晉升階梯清晰。雖然與對方的價值觀有些出入,但可以溝通的吧;

雖然與Y想法較接近,話題亦多,但對方人工稍遜,關於未來的話⋯⋯


內在聲音一早在你體內播放,只是外在聲音及社會「規限」更大聲。

當你不常聆聽自己,當成背景白噪音,慢慢就變得無從入手,背景聲音也會愈來愈細小,顯得微弱,甚至彷彿不曾出現。


然後你只知世界需要什麼、社會需要什麼,配合他人需要什麼。自己呢?


內在聲音一早在你體內播放,然而你只知社會需要什麼

「唔知、唔識形容、迷惘、好亂、搞唔清⋯⋯」

各種形容,唯獨無法形容內在所需。


邏輯及分析真的是絕對及唯一合適的方法嗎?那麼,內在的那些不適、波動或洶湧感覺,又是什麼?是單純理性可釋放的嗎?


感受是個好東西。它令你知道什麼方式、哪種生活使你舒適自在;什麼人事物令你想敬而遠之,或需好好處理內在波瀾。


多點感受,多點體驗,停止經常活在腦中的將來,只想著掌控各種狀態。多點放大當下感覺,回來活好這一秒。

先感受,再以理智及邏輯分析,行動及決定才會貼近你內心的真正所需。


 

如需協助解惑或提供客觀方向,可選擇我們《心靈芳香療癒》服務,停止再獨自一人背負下去。

bottom of page